【三】溼地的黑暗期(民國80年代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隨著二重疏洪道的興建、堤防外工業區污臭的廢水排放,以及台北縣市工程廢土大舉入侵,這塊腹地淼闊的溼樂園逐步縮小達40倍之多;水鳥的數量銳減,七十年代末短短不到十年,竟只能記錄到30470隻!生態食物鍊的頂層代表——黑鳶,也就是俗稱的老鷹,在觀音山棲地遭受濫墾濫葬後日漸撤離,加上水質污染、食物快速減少,終於在75年留下了最後一筆觀察記錄,就此從五股溼地消失。八十年代之後,這裡的生態調查幾乎付之闕如,僅僅民國86年一筆慘淡的鳥況記錄:18109隻。

 

  溼地輓歌賴榮孝老師 

 

       那時,任職於五股國中的賴榮孝老師寫下對於鄉土遭受永久破壞的悲傷:「十幾年過去了,我走向這裡的荒山窮水,試圖找到鴻爪片鱗,但除了污黑的水流、呼嘯的車聲,我聽不到任何的鶯聲燕語。就在我低吟著五股沼澤悲歌時,總算在廢土堆積的山凹處找到一處清澈的水塘。紅冠水雞漫步在鋪滿水芙蓉的池畔覓食;一群小水鴨、琵嘴鴨悠遊其間;四周的山黃麻及構樹憩息著無數的白鷺鷥;荷田間殘葉枯枝,是豆娘嬉遊的樂園。但這塊原野樂園,二年後也因廢土入侵而淪陷了,悲歌竟成了輓歌……」。
        現在是「疏洪道溼地保育聯盟」執行長的他回憶89年間寫這篇〈五股溼地的輓歌〉時,他說:「當時我真的認為五股沼澤已經死了,最近翻閱關渡自然公園檢討修正計劃(台北市野鳥學會/地靈國際工程顧問公司,1996年),報告中的地圖上標明——五股溼地(已消失),那種震撼,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。」
 

 圖片來源五股溼地百寶箱      台北縣五股鄉成洲國小編印2008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張冠英老師提供

文章來源
溼地輓歌     文/賴榮孝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h
ttp://wugu.wetland.tw/history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