瞬間即永恆的藝術—發現紙紮之美

計畫總覽

一.我們參加類別:地方音樂藝術

二.我們的地方社區說明

蘆洲市是個重視民間傳統習俗信仰的地方,市區內大小廟宇無數,成了市區居民心靈寄託之所在。近來交通的便利促進了蘆洲迅速發展,高樓一棟一棟的蓋,外來人口也一年一年的湧入並在此定居,使得蘆洲變得既傳統又現代。紙紮這門傳統藝術夾在傳統與現代中間,更讓人不捨它的式微、沒落。希望透過我們的研究,能為這珍貴的民間傳統藝術喚起大家的重視。

三.我們的專題研究計畫概要

紙紮又稱糊紙藝術,雖多用於喪事、佛事及法師的普渡、建醮等,如今已因民眾觀念改變而需求逐漸降低,紙紮這一行業已是坊間難得一見的民間藝術。做紙紮的材料主要是紙和桂竹,工具有柴刀、鐮刀等,主要的工夫則是有劈竹子、紮竹架、裁紙、糊紙、紙雕,作對聯等。本市現存紙紮店位在忠孝路忠孝紙紮店,已有卅餘年歷史。

保和宮:民國前一年,保生大帝分靈到蘆洲建宮,名為「保和宮」,經費由樓仔厝角、水湳角、溪墘角、土地公厝角、三重埔角、八里角及對岸崙仔頂角等七角頭共同負擔。每逢農曆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誕辰,由境內七角頭主持豬公比賽,為蘆洲、八里、五股、三重等地區香火鼎盛的廟宇之一。 本次研究紙紮藝術巧遇保和宮百年建醮活動,建醮所用的紙紮作品就是請忠孝店的葉師傅製作,讓我們有機會更認識建醮的紙紮作品其意義與用途。


(感謝忠義國小提供)

四.我們的網路環境

校內資訊設備完善,每班皆有班級電腦,有四間電腦教室及圖書館的網路中心,學校網路是100MB光纖專線連接台北縣教育網路中心,可提供資料的查詢。而學生們家裡的電腦網路設備也多透過寬頻ADSL網路上網作業。

五.我們克服的難題

1.課業.補習壓縮了專題的研究時間

本隊每個隊員星期一到星期五放學後,必須上安親班,晚上也必須上英語、鋼琴、畫畫等各種才藝,星期六日亦排滿了各種才藝課程,因此專題研究的討論只能利用每天中午12點半到1點半的時間,每天犧牲午休時間來上網頁製作的課程,共同討論各種活動計畫,撰寫專題報告,而校外活動往往就必須要利用課餘時間進行,如何在課業壓力與參加網界活動中取得平衡,是我們每個隊員最需要解決的課題。從2008年9月到2010年2月,是我們過得最充實緊張的一年。

2.需要十八般武藝才能完成專題

為了深入瞭解紙紮藝術,發揚紙紮師傅偉大的使命感,我們設計並進行了訪談活動、舉辦與大師有約、對社區人士進行問卷調查、校內兒童朝會、小小主播與錄製DVD宣傳、動手體驗紙紮製作、徵文徵畫等活動,這些活動我們必須學會劇本的撰寫,戲劇道具的準備,戲劇的表演動作,錄製DVD的技巧,配音的要點,訪問聆聽的能力與和紙紮大師對答的台語能力,簡報呈現與報告技巧,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學會規劃活動的能力,分工合作,與大人溝通的技巧等等,可以說是學得了十八般武藝呢!

3.家長的質疑

因為活動關係,有時必須要要向安親班或才藝班請假來舉辦活動,並且常利用晚上時間上網撰寫活動日誌,參加活動甚至還要風雨無阻,所以有些家長常常質疑這樣的活動會影響孩子的正規學習,而指導老師必須和家長溝通觀念並告知網界博覽會的性質與特色,就是希望家長能夠了解進而轉為支持的態度。幸好一路走來,家長對於網界活動多半能支持與配合。

4.紙紮漸趨沒落,推廣陷於困難

紙紮在傳統習俗中佔有重要角色,但由於時代的改變,與環境的變遷,加上年輕一輩的後代,不願意接手成為紙紮師傅,使得紙紮這項傳統技藝漸漸趨於沒落,推廣不容易。值得慶幸的是,我們訪問了幾位紙紮師傅,也邀請紙紮師傅為學校與社區做演講與示範,並鼓勵和支持我們的行動,使得我們的研究行動,更有希望與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