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音山最常見的動物就是鷲和鷹,由於他們捕食行動快速、兇猛,所以牠們也有「禽中之王」的名稱。全台猛禽類有28種,觀音山就有24種,鷲和鷹的外形大致相似,但仍有相異之處。體型上鷲比較大,腳和趾粗短,而鷹體型較小,尾羽和腳趾比較細長。觀音山常見的有大冠鷲、鳳頭蒼鷹、赤腹鷹、灰面鵟鷹等。因此民間與政府共同舉辦「觀音,觀鷹」活動,透過一系列的活動介紹觀音山常見的猛禽。 |
|
|
|
鷲又叫鵰。大冠鷲是觀音山最常見的鳥類之一,體型大、叫聲長而響亮,是本地最常見的猛禽。顏色為黑到深棕色,胸腹有白色斑點,嘴、腳是黃色的。主要的食物是爬蟲類,特別是蛇,也吃鼠類及鳥類。牠是不遷移的留鳥。 |
|
|
|
以前稱灰面鷲,近來發現灰面鵟鷹其體型乃是界於鵟和鷹的中間,所以就依其特徵,改名為灰面鵟鷹!每年三月牠們會從南方經過台灣到北方繁殖,在十月過境我國,所以又有國慶鳥之稱。全身大致成棕褐色。以昆蟲、魚類、鳥類、小型動物及動物殘骸為主食。 |
|
|
|
白天活動的動物,大多住在樹洞或技椏間的巢窩中,天亮外出覓食,中午時暫停活動,午後才逐漸外出,黃昏時數量最多。牠們最常做的活動就是尋找食物,在秋天也會貯藏食物。牠們的速度相當快,小跑步每秒為三公尺,如果打鬧追逐,每秒可達二十公尺以上。平常會發出「卡戚」的聲音,遇到危險時會發出「咕---咕---」的長音,最後就變成沙啞的「啾---」聲。 |
|
|
|
白頭翁生性活潑好動,鳥叫聲悅耳動聽。分布於台灣西部地區,由屏東楓港至台北附近的普遍留鳥。繁殖其為四月~八月,通常築巢於相思樹上或芒草叢中,雌鳥每窩生產三~四個蛋。 |
|
|
|
五色鳥一如其名,具有多種鮮豔色澤。本種較特別的是口喙的周圍長有硬毛。五色鳥科有七十餘種,分布在非洲、亞洲、美洲大陸、南美洲的亞熱帶和熱帶地區。台灣地區只有一種,普遍分布於海拔三百至一千公尺間茂盛的樹林裡,以攝取漿果及昆蟲維生。五色鳥在台灣的繁殖期為四~六月,這時會在枯萎的樹幹上啄洞築巢,雌鳥每窩生產二~三個蛋。 |
|
|
|
鳳蝶全身佈滿神秘的黑色,給人一種高貴典雅的感覺。鳳蝶居住環境以熱帶地區為主。鳳蝶的特徵是它有巨大的體型,及黑色的蝶翅,而且鳳蝶體型是所有蝴蝶中最大的,也是最華貴美麗的蝶類,因此有『蝶國之后』的美譽。 |
|
觀音山的的動物當然不只這些,不妨多花些心思去看,還會看到相當漂亮的昆蟲喔! |
|
觀音山的植物種類相當多,常見的有姑婆芋、杜英樹、櫻花樹等。每年春夏交替之時,就是相思樹花開放之時,山頭黃澄澄一片,相當漂亮。 |
|
|
|
有著圓圓大大的葉子以及翠綠的顏色,分布於中低山區,塊莖及汁液有毒,誤食會有口、喉、胃等灼痛甚至死亡,觸及眼睛會劇痛。在過去的市場中,姑婆芋可是占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喔!以前塑膠袋還不普遍的時候,婦女上市場買東西,老闆就是用姑婆芋的葉子包著食物,這樣不但不會漏水,也不會造成環境汙染。 |
|
|
|
台灣各地海拔一千公尺以下森林常見樹種,中大型喬木,樹高十餘公尺,花為白色,樹的外形美觀,是很好的綠化樹種。到了秋天時,樹葉會變紅,屬於具有觀賞價值的變葉樹種,近年來已經成為造林的主要推廣樹種,以增加將來森林的遊憩價值。十年前,洪正明先生在觀音山種下第一株楠木苗,接著種茄苳樹、杜英樹,十年來總計存活兩百六十多棵,林蔭幽翠,讓遊客爬山時享受前人種樹成果。 |
|
|
|
每年1~3月開花,花色偏桃紅,盛開時全株無葉,枝椏小花密佈,非常清麗壯觀,花期從冬至早春,其特色即花先葉開放,花謝後會結成櫻桃果,可食用。 |
|
|
|
非洲鳳仙株高15~60公分,品種有高性、矮性。葉互生,卵形,葉緣有細鋸齒。花形有單瓣或重瓣,花色有桃紅、紫紅、橙紅、白或白色紋瓣等色,花姿繽紛悅目。花期特長,幾乎全年開花,但以秋至春較盛開。性耐陰,極適合在日照不足之處栽植。(台灣花卉實用圖鑑2,蘇聰賢,台灣普綠出版部,87/12/20,頁13) |
|
|
|
有如花瓣的鴨趾草葉子,顏色非常典雅。(自然與環境124根莖和葉,陳淑華,圖文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,1999/11/30,頁32) |
|
|
|
馬齒牡丹株高8~15公分,具匍匐性,莖、葉肉質狀。俗稱豬母奶,只在清晨到中午時開花,一過午,花苞就合起來。生命力特強,若將含苞待放的枝條剪下,插入土,翌日仍能開花,再經10餘日能發根成長,可當盆栽或花壇之「速成花」。(台灣花卉實用圖鑑2,蘇聰賢,台灣普綠出版部,87/12/20,頁73) |
|
|
|
屬於藥用植物,狀如禾草,叢生。近紙質,翠綠色。性耐陰、耐旱,適合盆栽或作室內植物,根莖為名中藥,主治利尿、肺熱咳嗽、催乳等功效。 |
|
|
|
像一把巨大的遮陽傘,這是筆筒樹的標準寫照。屬於蕨類植物的筆筒樹,樹幹上的蛇紋實際上是它的葉痕。螺旋生長的葉序,造成幹上如同龜殼花外表的花紋,因此被稱為蛇木。且因為樹幹漂亮的紋路,加上中間柔軟的髓質,常被用來製成筆筒,因此又叫筆筒樹。(自然與環境129蕨類天地,郭城孟,圖文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,1999/11/30,頁32) |
|
|
|
常見的小型著生性蕨類,根莖常常爬行在樹幹或石頭上。(自然與環境129蕨類天地,郭城孟,圖文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,1999/11/30,頁13) |
|
|
|
山蘇花在樹幹上著生,它的葉子圍成一個漏斗狀的構造,可以接收空中掉落的雨水或枯葉,作為自己生長的養分。一叢叢很像鳥巢,所以又叫做鳥巢蕨。(自然與環境129蕨類天地,郭城孟,圖文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,1999/11/30,頁18) |
|
|
|
別名鬼針草、同治草、白花婆婆針和小白花。瘦果會牢牢的附在人們的衣物上,因為上有宿存萼,所以刺入衣物細縫甩都甩不掉。 |
|
|
|
雙花龍葵為茄科,葉互生,卵形,花冠白至米黃色,漿果球形,產於平地至海拔2000公尺山區,喜陰涼而通風的環境。全草有清熱、解毒之效,可治腫毒、紅腫、狂犬咬傷等。 |
|
觀音山的植物種類當然不只這樣,還有很多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植物,有機會的話到觀音山走走,相信你的收穫一定會很大! |